因为我对音乐的不断痴迷,以至于目前,我成为了音乐“发烧”圈内的一份子,已经到了无法脱离音乐的程度了。但无法否认,音乐确实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戴上耳机,放松一下,我们的心情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音乐仍然是我们当下时代不可或缺的艺术品。

当我们清晨戴上耳机,点击播放键,随着亢奋的音乐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浑身都感觉充满了力量,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当我们晚上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随着温柔的音乐缓缓流入我们的耳朵,一天的疲惫,此刻都不见了踪影,更多的是我们无限的怀念,感慨,以及微微的一丝伤感吧。🎑

目前,我已经收集整理了42部ACGN音乐专辑,外加100多首单曲,共1250首无损音乐,2首MP3音乐。往后也会慢慢收集,整理出更多的音乐专辑。

根据前段时间收集整理的这些ACGN的原声音乐集所积累的经验以及购买各种耳机所遇到的抉择问题,我整理写成了这篇博客,供更多的“发烧”网友参考。

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

音乐文件格式的介绍

无论是从哪种渠道所下载下来的音乐文件,一般都是以下这几种常见的格式:MP3、OGG、M4A、WMA、FLAC、ALAC、WAV和WV。

其中,MP3、OGG和M4A为有损压缩,FLAC、ALAC为无损压缩,WAV则为未压缩无损,而WMA、WV既支持有损,也支持无损压缩。

其它不常见的音乐文件,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MP3(MPEG Audio Layer 3),由弗劳恩霍夫协会全体成员推出,压缩比为1:10至1:12,比特率一般为128kbps或者320kbps,是早期最基础的音乐文件格式,以文件体积小著称,且受专利保护。

OGG(OGGVobis),由Xiph.Org基金会推出,和MP3格式不相上下,压缩比不固定,但比 MP3 等其他格式更低的比特率提供高质量的音频,比特率一般为192kbps,文件体积更小,且开源无专利保护。

M4A(MPEG-4 AAC),由Apple公司开发,为2000年后AAC(高级音频编码技术 Advanced Audio Coding),也就是杜比实验室为音乐提供的技术,整合了MPEG-4特性的新生音乐格式。压缩比比MP3大,且也能保持较好的音质,以ACC编码为基础的M4A会受专利保护限制,以ALAC编码为基础的M4A无任何限制。但只有Apple和一些常见应用程序支持,流媒体较困难。

WMA(Windows Media Audio),由微软公司开发,压缩比和音质方面都超过了MP3格式,WMA 7之后的WMA支持证书加密,WMA 9之后的WMA支持无损压缩(WMA-Lossless)。WMA目前有四个版本:WMA 9.1、WMA 9.2、WMA 9.3、WMA 10 Pro。但该格式闭源且受专利保护。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由Xiph.Org 基金会推出,目前最流行的无损压缩格式,压缩率一般都在50%-70%左右,比特率一般在500-3000kbps之间,且开源无专利保护。

ALAC(Apple Lossless Audio Codec),由Apple公司开发,也为无损压缩格式,开源免费,但只支持iPhone、iPad、iPod、Mac等苹果设备,且常见ALAC编码音频文件同AAC编码音频均采用m4a容器封装。

WAV(Waveform Audio File,WAVE),由微软公司开发,为真正的无损音乐文件。该文件能记录各种单声道或立体声的声音信息,真实记录自然声波形,并能保证声音不失真,且开源无专利保护。

WV(WavPack),由David Bryant开发,既支持有损,也支持无损压缩,且压缩率更大,为30%-70%左右,支持高于3000kbps比特率,依托内置的WVC文件对原本为有损压缩的数据进行添加补充数据修复,达到无损音质输出的效果,免费并开源,但仅支持Windows平台。

实际上,我们音乐文件最原始的编码方式是PCM音频编码,也就是无损音频编码,上述的这些音乐格式都是在PCM音频编码的基础上二次编码得到的,所以就会出现无损和损压缩或者体积更小或者更大的音乐文件。

音乐文件的各种元数据分析

任何的音乐文件生成后都会携带各种元数据,包括文件参数和标签。

标签相当于音乐文件的身份标识,通过扫描标签,可以让音乐播放器快速对其按照专辑或者流派进行分类,以及显示例如标题、艺术家、专辑艺术家、音乐封面等其他信息,更加直观,方便用户寻找。

在文件参数里,通常包含采样率、位深度、比特率、文件大小、时长等。其中,采样率、位数以及比特率是衡量一个音乐文件音质好坏的最直观体现。

采样率是指计算机单位时间内能够采集多少个信号样本,所以理论上来讲,采样率越高,音乐音质越高。目前在音乐领域,常见的分为44.1khz、48khz、96khz和192khz四种采样率。

位深度是指对采样点的电平(通俗点来说和音量大小成正比)进行编码时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所以理论上来讲,位深度越大,采样点记录越精细,动态范围越广,音质越好。目前在音乐领域,分为8bit、16bit、24bit和32bit四种位深度。

比特率,也可以称为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送或处理的比特(bit)的数量,所以理论上来讲,比特率越高,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越多,音质相应的越好,这也和音乐文件的体积挂钩。

就拿最常见的音频格式MP3、OGG以及FLAC来讲,MP3格式一般正常的采样率为44.1khz,最高的采样率为48khz,位深度通常为16位,但比特率基本上小于500kbps,这也就导致了MP3无法记录更多的音乐细节,体积变小,音质变差。

OGG格式和MP3格式在采样率、位深度以及比特率方面差不多,只是在压缩算法方面OGG格式比MP3格式更好,也就导致了OGG格式的音质比MP3格式更好,体积也比较小。

FLAC格式一般最低的采样率为44.1khz,理论最高可以达到655.35khz,位深度最低为16bit,理论最高为32bit,比特率都在500~3000kbps,这也导致了FLAC文件音质最好,保证了无损压缩,但体积会比较大。

但我最近遇到了另一种无损压缩的音乐格式——WV(WavPack),这种格式持多声道数据流以及非常高的采样率,常以96khz,32bit,以及3000kbps以上的比特率存在,文件体积更大,音质更高。

根据这三种参数,音乐界可以将无损音乐文件的音质分为SQ(CD音质,采样率44.1kHz,位深度16bit)、Hi-Res(高解析音质,采样率或者位深度其中一者或两者数值高于CD音质,最高24bit,96khz)和母带(母带音质,24bit 192kHz及以上)。

所以,衡量一个音乐文件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去比较它的采样率、位深度以及比特率,理论上三者参数越高,记录的音乐细节越多,音质更好。

但,这三者的数值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辨别CDDA以及MPEG音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音媒体传播已经特别迅捷,但无论是在数字音乐领域还是其它领域,总会有很多伪文件在不断传播,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在数字音乐领域,通常将音乐文件按照音质分为CDDA(无损音质)和MPEG(有损音质)两种。所以,前面所说的伪文件就是指人为直接将有损音质的文件(MP3等)直接或者间接转换成无损音质文件(FLAC等),且相应的采样率、位深度以及比特率都会提升,所以单单通过这三种参数进行判断音质好坏的方法就行不通了。再加上如果源文件是320kbps的MP3等较高比特率的文件时,我们的人耳一般是分辨不出来的,这样也能达到欺骗我们耳朵的目的,更加分辨不出来无损和有损音质了。

不过,根据我的个人经历,使用好一点的耳机去听有损和无损音乐的时候是有一些地方有很明显的区别的,例如音乐里的打击乐器,有损音质是只能听到打击声,但没有很明显的震感(类似于你耳膜震动的感觉),而无损音质是较为明显的,且会随着采样率、位深度和比特率的增大而更加明显。

遇到实在分辨不出来的情况,我们就要针对性的去使用一些手段进行检测音质了。

目前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工具检测。国内外目前流行的检测软件为Audio Checker和Lossless Audio Checker。这里经过测试,Audio Checker工具因为年代较久,对24bit以上的音乐文件解析并不友好(甚至会报错),但Lossless Audio Checker工具检测似乎有时候并不准确,所以这里推荐优先使用Audio Checker,如果报错再换成Lossless Audio Checker。

下面是使用Audio Checker工具扫描ATRI的无损原声音乐专辑得到的结果: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jpg

其中,显示CDDA的证明软件判断该音乐文件为无损转换而来,显示MPEG的证明软件判断该音乐文件为有损转换而来。

下面是使用Lossless Audio Checker工具扫描ATRI的无损原声音乐专辑得到的结果: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2.jpg

其中,显示Clean的证明软件判断该音乐文件为无损转换而来,显示Upsampled等字样的明软件判断该音乐文件为有损转换而来。

但实际上,这部ATRI无损原声音乐专辑是我使用刻录机把之前买的ATRI正版OST光盘转录出来并重新打上标签得到的,所以这部专辑是真真正正的无损音质。但从上面两款工具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看出,Lossless Audio Checker工具的准确率较低,Audio Checker工具的准确率较高,但都不是100%准确,所以使用工具检测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罢了,并不是那么靠谱。

通过后期对其它音乐专辑的检测,这两款工具检测演唱歌曲的时候准确率较高,但检测类似BGM这种轻音乐的时候准确率较低。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人工通过分析音乐的频谱图,来更准确的判断。

这里,我把前段时间用iZotope RX 10 Audio Editor软件进行AI修复Galgame——GINKA的解包数据做出的原声音乐集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3.png

首先,使用上面提到的两款音乐软件进行检测。

Audio Checker软件的检测结果: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4.jpg

因为用AI修复出来的该原声音乐集为24bit 48khz,位深度和采样率较高,所以Audio Checker不出意外的报错了。

Lossless Audio Checker软件的检测结果: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5.jpg

这个结果确实令我没有想到,竟然全部检测为无损音质,这也可见iZotope RX 10 Audio Editor的AI修复的强大了。

不过,经过我几天的试听,发现虽然例如打击乐器片段的震感确实有一些了,但相比同为24bit 48khz的无损音质还有些差距,所以就有了后面的频谱图分析。

这里使用Spek频谱生成工具,进行扫描生成上述GINKA原声音乐专辑里的OP歌曲的频谱图如下: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6.jpg

其中,该频谱频率最高部分基本稳定在20kHz附近,但音乐前后出现较明显的断崖部分。

然后,我扫描生成某一首我曾在B站爬取下来的MP3歌曲直接转成FLAC的频谱图进行对比: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7.jpg

其中,该音乐的最高频率部分为16kHz左右,出现较平整断面,且在10~14Hz中间出现大量的缺失片段。

再然后,我扫描生成一首比特率为320kbps的MP3音频的频谱图进行对比: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8.jpg

其中,该音乐的最高频率为很明显的整齐的断面,且都在16kHz以下,还出现了不少的断层。

最后,我又扫描生成了Summer Pockets Character songs Sing!2专辑里的神山识的无损音质角色歌的频谱图,作为参照: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9.jpg

其中,该音乐的最高频率都稳定在高于20kHz,且无断崖、整齐光滑断面等特征。

根据业内人士总结,若音乐的最高频率HZ低于20Hz,或者出现非常明显的整齐平滑的断面和很多的断层,且音乐前后有很明显的断崖部分,则为有损音质,则基本可以认为是无损音质。

所以,第一首音乐非常接近无损音质,但和第四首相比,频率甚至都比不过该24bit 44khz的音乐,这样可以基本判断第一首为高仿无损音质,第二、三首很明显,为有损音质。

虽然人工频谱分析可以得到很准确的检测结果,但这种方法只对大多数音乐适用,遇到音乐中乐器较为复杂等情况时,这种方法不一定很适合了。

提升听感的方案

现在,无论是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平台云听音乐,还是通过购买下载付费音乐或者从资源网站和使用某种技术手段下载高质量的音乐文件,要想提高听感,我们一般都会从音乐文件的质量、音乐播放器设置以及听歌设备的选择三大部分进行依次改善。

音乐文件的质量

在改善听感的过程中,音乐文件的质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为有损音质,那么后面的部分再怎么完美,提升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

若是音乐受到版权保护的话,在不花钱购买版权的情况下,只能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音乐平台云听音乐。但随着人们版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基本上所有的音乐平台对于版权把控较为严格的音乐,都会采用非VIP限听的方式进行限制,变向地收取音乐版权费用。当然,这里还是建议大家支持正版,毕竟创作不易,每个人的艺术品都是值得尊重的。

对于QQ音乐平台,一般在充值付费音乐包服务后,才能去下载大部分的音乐文件,但对于VIP歌曲只能下载加密后的音乐文件到本地,也就是只能使用QQ音乐播放器才能收听,感觉就是像在购买流量包,把音乐下载到本地,节省流量罢了;只有充值豪华绿钻后,才能享受大部分的顶级无损音质歌曲以及解锁许多调音等功能。我使用QQ音乐长达8年多,现在已经转入本地音乐的阵营了。

QQ音乐在音乐文件质量的提升方面,是使用了极具推崇的“臻品母带”技术,可以将音乐文件提升到24bit 192kHz的水平,说白了还是为了弥补音乐文件在编码和网络传输过程中受到的数据损失,使用声学和神经网络等技术进行修复低频和高频片段,填补了20kHz~96kHz的空白部分。

QQ音乐也推出了”骁龙AI臻品母带“技术,通过使用骁龙芯片的AI算力(Qualcomm AI Engine),可以将音质提升到24bit 96kHz的水平。但实际的原理和”臻品母带“技术差不多。

但我们都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极限是20kHz,所以我们都会认为填补20kHz以上的片段空白对于人耳来说几乎感觉不到,而且使用“臻品母带”修复出来的音乐,文件都比较大,浪费了更多的流量。在一些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后,发现“臻品母带”修复出来的音频甚至还使用了限压器,这就导致了20kHz以下的部分和原声有了微小的差别,听取到的极致无损音质不完全等同于音乐创作者发布的音质了。所以,我们可以变向地说,“臻品母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让人们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真正的音乐还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和修复的原声带。

想了解更多相应知识的”发烧“网友,可以参考下面一位Up主针对”臻品母带“技术的硬核解说视频:

对于网易云音乐平台,一般在充值黑胶VIP后才能享受大部分的无损音质,只有在充值黑胶SVIP后,才能享受到顶级无损音质以及解锁许多的调音功能。我之前使用网易云音乐的次数并不是太多,只是后期为了听歌需求才开始频繁使用,所以在网易云音乐方面的真正认知较少。

网易云音乐在音乐文件质量的提升方面,是使用了极具推崇的“超清母带”技术,可以将音乐文件提升到24bit 192kHz的水平,以及又推出了”沉浸环绕声“音效,运用 AI 分离母带音频乐器、人声、伴奏,模拟 5.1 声道,环绕声道。但实际上,“超清母带”技术修复原理和QQ音乐的”臻品母带“技术基本一致,所以我们也可以变向地说,“超清母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让人们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真正的音乐还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和修复的原声带。

当然,“沉浸环绕声”技术只是在听感上有一种3D的感觉,在实际音质方面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因为分离导致音质下降。

想了解更多相应知识的”发烧“网友,可以参考下面一位Up主针对”超清母带“技术的硬核解说视频:

对于酷狗音乐平台,会员种类以及对应的音质和解锁功能方面和QQ音乐一样,因为我从来没用过酷狗音乐,对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这里也不能很好的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分析。

酷狗音乐音乐文件质量的提升方面,是使用了极具推崇的“蝰蛇母带”技术,可以将音乐文件提升到24bit 192kHz的水平,和QQ音乐及网易云音乐一样,以及又推出了”蝰蛇环绕声“音效,和网易云音乐的”沉浸环绕声“音效基本一样。所以,我们还可以变向地说,“蝰蛇母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让人们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真正的音乐还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和修复的原声带。

音乐播放器设置

音乐文件为高质量无损音质之后,就要使用音乐播放器进行播放了。

目前QQ音乐、网易云音乐和酷狗音乐的调音做的都不错,再加上网友们上传的针对各种耳机设备的EQ调音,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调音圈,我个人认为这三大音乐平台的EQ等调音都不错。但自从我入手了Poweramp,一款付费的本地音乐播放器,然后使用同一款耳机,听取同一首无损音乐,我才感觉到,这三大音乐平台的EQ等调音貌似不如Poweramp。

Poweramp作为安卓最强大的本地音乐播放器,它的AutoEQ调音功能很强大。根据音乐的频率、音高等各种参数,实时微调EQ,且支持蓝牙DVC主动调节音量,让音乐经过EQ调音不会显得那么突兀。而且支持原生态、高质量稳定以及一些192kHz实验性输出的API,这也是我为什么从云听音乐阵营转到本地音乐阵营的原因。

下面是我用Poweramp播放器播放Summer Pockets Character songs Sing!2专辑里的神山识的无损音质角色歌,显示的音频信息: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0.jpg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Poweramp对该歌曲进行了重采样处理,AutoEQ预设处理,以及各种默认的缓冲和延迟,输出24bit 48khz的Hi-Res音质,听感大大提升。

所以,在使用音乐播放器进行播放无损音质音乐的时候,如果有EQ调节,强烈建议开启,可以设置成流行或者其它预设。但目前的手机都已经内置EQ调节器或者音效(例如杜比,小米音效)等,但如果音乐播放器已经开启EQ并使用了预设,建议手机内置的EQ调节器或者音效不必再开,以防二次调音导致音质失真。而且,杜比音效多数为全景声的分离工作原理,和EQ一块使用会导致音质降低,有些失真,所以个人认为仅当没有EQ调节或者不太起作用或者外放的时候在开启。

目前对于我们喜欢听歌的人而言,一般都会使用手机进行听歌,但安卓系统默认的音频输出API最高仅支持48kHz采样率的输出,所以如果音乐APP不支持USB独占的话,即使音乐文件是192kHz的母带音质,从你的手机里有线输出的也只是重新采样过后的48kHz,所以音乐播放器无论是在调音方面,还是这种硬件输出方面,都需要好好调教才行。

听歌设备的选择

有了合适的音乐播放器,接下来就是选择听歌设备了。这里根据日常需求仅谈论耳机。

目前在耳机领域分为有线耳机和无线耳机,下面就先从无线耳机说起。

无线耳机

一提到无线耳机,我们想到的最先就是蓝牙耳机了。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耳机在协议方面被分为蓝牙耳机和星闪协议的耳机,也就是华为公司推出的星闪短距离传输协议,比蓝牙更加高效。但因为考虑到华为的耳机都比较贵,且不是人人的手机都是华为手机,都能享受星闪带来的快感,所以这里还是仅对最常见的蓝牙耳机进行分析。

蓝牙耳机目前在外观佩戴方面常分为入耳式、半入耳式、头戴式和开放式,开放式耳机又分为夹耳式、耳挂式和骨传导式。

按照听感好坏排序,一般为入耳式≈ 半入耳式≈头戴式>开放式

按照对耳朵的健康度来说,一般排序为开放式>头戴式>半入耳式>入耳式

按照佩戴舒适程度(短时间内)来说,一般排序为开放式>半入耳式>入耳式>头戴式

所以,针对喜欢长时间听歌的“发烧”网友们来说,选取听感既好又不伤耳朵的耳机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我来说,短时间内室外听歌选用入耳式耳机,长时间室外听歌选用开放式耳机,长时间室内听歌选用头戴式耳机。

选择好什么类型的蓝牙耳机后,接下来就要看蓝牙耳机的各种参数了。一般注重蓝牙版本、发声单元的配置以及蓝牙音频的编码协议。

对于蓝牙版本来说,目前蓝牙官方最高为蓝牙5.4版本,目前流行的蓝牙耳机都使用蓝牙5.3版本。

在选取蓝牙版本的时候,要根据手机的蓝牙版本以及版本高低进行综合考虑。如果蓝牙耳机支持蓝牙5.3版本,而手机仅支持5.2版本,在配对后仅为蓝牙5.2版本,在功耗、稳定性等方面要比蓝牙5.3版本差,所以建议最好选择和手机蓝牙版本一致的高版本蓝牙耳机。

对于发声单元来说,单元越大,材料越精细,数量越多,输出的音频细节更多,听感更好。目前对于入耳式、半入耳式和开放式耳机来说,发声单元一般在10mm~18mm之间,头戴式基本超过20mm。

对于蓝牙音频的编码协议,目前常见的协议有SBC、AAC、aptX、LDAC、LHDC这5种。

SBC(Subband Coding),是蓝牙音频传输协议强制规定的编码格式。所有的蓝牙音频芯片也会支持这个协议。SBC编码在传输时是:328Kbps,44.1KHz。这个码率其实和高品质的MP3差不多。但因为蓝牙传输中间设备是需要转码,以MP3文件为例,转码过程为 MP3->PCM->SBC->PCM, 每次转码都会损失细节,导致SBC的听感会比原始的MP3要差。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高级音频编码,是杜比实验室为音乐社区提供的技术,是一种高压缩比的编码算法。在128Kbps比特率以下,AAC编码的效果是最好的,杜比实验室认为:AAC格式在96Kbps比特率上的表现超过了128Kbps的MP3格式;同样是128Kbps,AAC格式的音质明显好于MP3。

AAC在蓝牙中常用的比特率是256Kbps。但即使使用AAC音频源,蓝牙也不能直接传输其原数据流,而是先将AAC解码成PCM,然后再编码成蓝牙支持的AAC编码再传输。应用上,AAC编码最大的支持者是苹果,iPhone、iPad和AirPods等设备都支持AAC,iTunes软件里的音乐很多也是以AAC编码格式存储的。 目前苹果和Windows设备最高质量的蓝牙音频编码就是ACC。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1.png

aptX(apt-X,AptX),2010年被CSR收购,改名为aptX,而CSR于2015年被高通收购。

APTX有四个版本,aptx即基础版;Low Latency即低延迟版;HD即高清版;Adaptive即自动兼容版: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听感的提升方案12.png

根据表格显示,aptX其实传输码率也不高,可能和前面两者差不多,但是得益于高效的编码,使得声音保留的细节更多,实际听感好于前面两者,aptX宣传也是称其可以达到CD级别的听感。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3.png

LDAC(Low Complexity Subband Coding),为索尼开发的一种高清音频编码,实现了以最高990Kbps的比特率通过蓝牙传输 24bit/96kHz 的高解析度音频。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4.png

对于4.5Mbps的Hi-Res音频,要通过最高990Kbps的带宽传输,压缩率需要达到1:4.5,而目前最好的无损压缩率也只有1:2。即使最后在耳机端还原成了96KHz/24bit,4.5Mbps的音频,参数上与发送端一致,但是内容明显不如原来的好了。所以说,LDAC其实也是一种有损编码,它可以传输CD级音质,但是并不能无损传输Hi-Res音频,只能说无限接近。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5.png

LHDC(Low-Latency Hi-Definition Audio Codec),由台湾厂商Savitech盛微先进科技开发的一种高清音频编码,LHDC根据信号情况支持400/560/900 kbps的比特率。能够传输 24bit/96kHz 的串流音频。与LDAC会先把原始音频进行升/降频到 24bit/96kHz不同,LHDC可依照原始取样率输出,减少SRC过程的延迟。目前已发布LHDC-V5版本。

所以,根据对比,从音质上来说:LDAC≈ LHDC > aptX > AAC > SBC。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6.png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较好的包括漫步者、索尼、小米、vivo、OPPO等蓝牙耳机基本支持LHDC和LDAC编码,但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去查询自己手机是否支持这两种协议,若不支持则无法使用这两种高清音频编码进行传输。苹果耳机则仅支持ACC和SBC编码,苹果设备和Windows也仅支持ACC和SBC编码,但苹果公司自研的ACC编码以及耳机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和LDAC和LHDC的普通蓝牙耳机在听感上不分上下。

不过,近期有一款Windows平台的软件可以通过安装驱动实现Windows支持LDAC高清音频解码,但该软件目前为付费软件。

然后,在蓝牙音频解码的基础上,诞生了专门对音频输出设备进行认证的标准——Hi-Res Audio和HWA。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7.png

Hi-Res Audio(High-Resolution Audio),翻译为高解析度音频。 由索尼提出并定义、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制定的高品质音频产品设计标准。Hi-Res音频的目的是表现音乐品质极致和原音重现,获得真实感受原唱者或演奏者在现场演出的临场氛围。高解析音乐是指声音信息量超越CD音质的音乐格式,即采样率大于44.1kHz以及位深度大于16bit。

JAS(日本音频协会)根据JEITA的定义,提出”Hi-Res Audio”认证标准,要求麦克风,放大电路与喇叭的频响大于40KHz,数字过程都需要96KHz/24bit及以上的规格,是针对产品的一系列规定。对于无线产品,还要附加满足其他条件,比如必须使用JAS认定的音频编码,目前只有LDAC和LHDC两种。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8.png

HWA(Hi-Res Wireless Audio),中文是高清无线音频。HWA联盟是由华为与中国音响协会主导,华为是手机端的技术推广者以及联盟核心成员,但并非技术主导。技术主导是台湾厂商 Savitech 盛微先进科技。它是一项基于LHDC音频编码技术的认证标准。其性质与日本音响协会(JAS)所主导的Hi-Res Audio Wireless标准是相同的。

如果蓝牙耳机经过上面一种或两种认证,则该蓝牙耳机在蓝牙音频编码方面的能力达到了高清编码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蓝牙耳机经过认证听感都很好,也不是没有认证的蓝牙耳机听感就不好。总而言之,音频认证只是在音频编码方面对该产品的一定程度的认可,并不能代表该产品的全部指标。

综上所述,若有经济条件,蓝牙耳机最好选择支持LHDC或者LDAC或者两者都支持,且带有音频高清认证。若手持小米、华为或者OPPO等手机,建议购买原生态的蓝牙耳机(能够更好的和指定的手机系统联动的蓝牙耳机),例如小米耳机和澎湃OS的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比非澎湃OS功能更多,BUG更少。

在使用蓝牙耳机听歌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高清音频解码协议进行传输音频,但相应的会减少耳机的续航。官方所宣传的耳机续航一般都是默认使用AAC编码进行测试的,所以不要误解官方是虚假宣传。

有线耳机

若你对音质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且不经常户外活动的话,实际上有线耳机是你更好的选择。

当我们使用无线耳机进行听歌的时候,CPU会先将音乐文件解码成PCM编码,然后再交给蓝牙模块编码成蓝牙音频编码,通过无线传输到耳机内的蓝牙模块,然后再进行解码成PCM编码,最后通过DAC+AMP通过扬声器播放。

当我们使用有线耳机进行听歌的时候,CPU会先将音乐文件解码成PCM编码,然后直接通过电信号传给DAC芯片进行解码,并通过音频线传给扬声器播放。

这个过程中,因为无线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所以即使使用更高码率的协议进行传输音频,难免会因此影响音频的质量,以及带来较大的延迟。所以,在这一点就能体现出有线耳机的优势了。

而且,有线耳机因为不需要像无线耳机那样的主板和电池,只需要发声单元即可,所以一般的蓝牙耳机只能塞进一到两个发声单元,而有线耳机可以塞进三个及以上的发声单元,所以在设计方面要比蓝牙耳机更占优势。

目前,我们的手机基本都去掉了3.5mm的音频接口,已经被万能的Type-C接口取代了,但大部分的有线耳机还是3.5mm的接口,为了方便,诞生了一款产品——Type-C转3.5mm转接头,且带有高性能DAC解码芯片的被称为“小尾巴”。

拥有高性能DAC解码芯片的转接头相比普通的转接头可以支持更高采样率和位深度的音频,普通的转接头默认是16bit 44.1kHz输出,而带有DAC解码芯片的转接头可以输出高达32bit 384kHz。但在这里,个人建议使用32bit浮点,以及96kHz进行输出音频,避免过度采样带来不必要的功耗。

总结

根据前面的对音乐文件的系统性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分析,在拥有真正的高质量的无损音乐文件以及强大的音乐播放器,再加上优秀的播放设备,音乐的听感不止上升了一个档次。

让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继续邂逅那无数的美好和幸福吧!

关于音乐文件的系统化分析以及提升听感的方案19.jpg